close

未來的方向與發展不能依據過去的行為加以推測,就是所謂的「隨機漫步」。用在股票市場上是指「短期」的波動無法被預測,理財顧問、盈餘預測、或複雜的圖表都幫不上忙,因為消息面、心理因素、黑天鵝事件等,都有可能影響股市,造成無法預期的波動,這便是《漫步華爾街》。

0010766268.jpg圖片來源:博客來

 

瘋狂的股市

在股市中很容易出現瘋狂的追價,如撰文時的生技醫療股,這種類股泡沫過好幾次,80年代就流行過一陣子、2000年的網路泡沫,這種現象不是只有現代才有,17世紀也發生過鬱金香狂熱,民眾為了搶購球莖,甚至變賣家產與珠寶以求一夕致富,熱潮過後短短一個月暴跌了20%。看似擁有美好前景的產業也可能因為過度追捧而產生泡沫,如大航海時代有航海公司發行股票,當時海上貿易興盛,肯定能大賺一筆,連英國國王也忍不住加入投資的行列。殊不知海上貿易風險極大,到後來沒賺到什麼錢造成股票崩跌,這種情況就很像某個被看好的新興趨勢一般,等到真正上路後才發現沒有想像中美好。

投機泡沫的另一個經典例子是日本房產與股市,1955年至1990年日本房產上漲75倍,總值是美國的5倍,只要賣掉東京的所有房產,就可以買下美國的所有房產;賣掉皇宮及其庭園,就可以買下整個加州。這個期間股市也飆漲了100倍,佔資本市場的45%,最後以暴跌63%收場。

 

專家與贏家

出版超過40年,目前看到這麼久的經典書籍,通常都不相信技術分析。書中提到分析師常常講了一大串,內容翻譯起來是「如果市場沒有上漲或下跌,就是留在原地盤整」,跟星座書內容一樣空泛。不然就是技術分析一旦越多人使用,任何技術分析都會被反操作。而且短進短出的策略最致命的缺點是手續費與稅,多出來的成本造成績效要比「買進後持有」難上許多。

即便這麼多書籍表示技術分析不可靠,那為什麼經過這麼久,分析師仍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呢?這就如同算命師這一行不會消失一般,人總是想要一個確切的指引,或是偷懶的想要一個簡單的答案。只要被算命師說中一兩回,就會因為這樣的巧合深信不已。再來是券商主要仰賴交易的手續費支撐收益,所以短進短出,甚至定期定額的商品,對券商來說都是極力推廣的,分析師就扮演著業務的角色好增加自己的收入。

那麼基本分析又如何呢?不可否認,當季的財報確實會反映在股價上,但過去的財報不代表未來的績效,已經穩定成長十的大公司,不代表未來十年就不會衰退。如IBM、柯達、全錄等都證明公司不可能永遠成長下去。而證券分析師依照產業分析、工廠訪問等方式進行的預測,也不比以過去績效作為推估來得精準,準確度甚至比毫無道理的推估模型還差。如果時間太常無法預測,局勢變化太快也無法預測,那麼穩定的公營事業總是比較穩定的標的了吧?答案一樣是難以預測。

過去54年中,股市上漲的時間有35年,持平3年,下跌15年,所以「持有現金比股票更好」的機率只有三分之一,所以如果要擇時操作(順勢操作),必須要有70%的準確率,才能贏過買進持有的投資人,但從來都沒有人對股市的趨勢有七成的把握。

股票有一個數據叫風險係數(β),保守型投資人認為,風險係數較低的股票長期以來風險較低,且報酬較高。但經研究報告指出,1963~1990年將股票依據風險係數最高至最低依序分為十組分析,個組合的報酬率差別並不大。所以這數值可能可以讓投資者睡得更安穩,但不能賺到更多錢。

投資時必須避免從眾行為,去購買不理解的熱門股票。某個時期最熱門的股票,在下一時期總會變成最差的。很常見的狀況就是大戶或是媒體將股票炒到高點後開始倒貨,散戶通常是後知後覺的受害者,所以當有什麼事情好到不像是真的,那可能就不是真的。

 

如何理財
 
每個進行投資的人,無非是希望能夠擁有更多的錢,但在這之前,其實最重要的是理財。
 
一、開源前先節流
有錢的要訣不是投資的技巧有多高超,而是多快的累積本金。但就算再會賺錢,如果沒有穩定的儲蓄進行投資,那麼再會賺也無法累積資產。所以第一步要先建立儲蓄計畫。
 
二、投資前先用有儲備現金與保險
執行投資計畫時,最怕被壓力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影響紀律。所以要準備儲備金與保險,以應付各種意外所需要用的錢,而不是挪用正在進行投資的部分。
 
三、釐清投資目標
首先要了解投資並非一夕致富,必須要給予時間進行發酵,另外也要了解投資肯定會有賠錢的時候。如果因為投資太大的部位產生心理壓力,進而影響平常生活是非常不必要的。畢竟主要的本金還是要靠工作收入累積,所以這時降低投資部位讓風險達可接受範圍才是長久之道。
 
四、投資不動產
作者建議盡量擁有自己的房子,租金與房價比股市穩定許多。但如果無法購入不動產,那麼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便是很好的選擇。這種投資標的在台灣較少,美股有較多的選擇。
 
五、共同基金
作者推薦大多數人買共同基金而非個股,原因有二。第一,大部分的人沒有足夠的資金做投資分散。第二,大部分的年輕人沒有一大筆資金可作操作,而是以逐月累積的方式投資,這種方式適合購買共同基金。購買ETF或主動基金等,一定要了解其內扣費用,雖然1、2%看起來很少,但長期看來對投資績效的影響相當大,所以內扣低廉的主動型基金,績效會比大多數的主動型基金好。
 
六、投資時間
投資股票與債券只要標的夠分散,持有的時間越長風險越低;剛開始持有時會因為短期的消息與形勢漲跌幅度較大,但只要持有時間越長並持續投入,則會向平均報酬率8~17%收斂。而持有時間越長,股票的報酬率勝過債券的機率越高。只要持有超過20年,股票的報酬率有9成的機率比債券好。
 
七、4%財務自由
如果不知道該存多少錢才能退休,那麼可以用4%法則來計算;意思是所有投資組合的報酬率通常高於4%(股票7.5~8%;債券4~5%;通膨2%),這樣每年提領總儲蓄的4%,就能期待不管退休多少年都有足夠的生活費。
 
 
結論
本書不贊同大部分的技術分析與預測方式
建議以長期持有、分散風險的方式進行投資
這與其他長期投資的策略差不多
不過本書最新的修訂版有新增不少ETF等新的投資策略
 
推薦指數:★★★★
 
書本連結:漫步華爾街
 

搜尋結果

網頁搜尋結果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士特熊 的頭像
    米士特熊

    米士特熊的部落格

    米士特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