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本書跟鋼彈一點關係都沒有,作者也只有在吉卜力待不到兩年,標題應該是編輯的神奇品味,不過的確很好記就是了。

內容很推薦從事畫圖相關的人來閱讀,內容對於如何學習相當精要

編排方式以一頁的文字搭配一頁圖

不過對我來說,佔了一半版面的修改解說對我沒什麼幫助,也與同頁的文字內容關聯不大

以下摘錄書內對我有所啟發的內容:

0010888320.jpg

我喜歡畫圖,但我適合將畫圖成為職業嗎?

畫圖絕對不算是賺錢效率高的行業,甚至是較為低效的

但是人生苦短,出於義務從事不快樂、不適合的事,太不划算了。

而想要越畫越好,就是要畫自己想畫的圖。

 

面對喜歡畫圖這件事,也要不斷問自己到底喜歡怎樣的創作

「覺得畫面很美,看了心情會很好」「因為覺得作者與自己有同樣的理想」「因為主角的行為讓自己產生共鳴」

了解觸動自己內心的喜好,有助於我們堅持畫下去,而不至於陷入低潮。

 

不要跟他人比較!

社群發達的年代,非常多創作者都陷入了這樣的泥淖

太過在意他人,容易迷失自我,就很可能導致

  1. 限制自己的行動(不想創作)
  2. 以至於無法進步
  3. 最後產生自卑感

最簡單的轉念方式就是:看見他人的優點,大方吸收就可以了。

旦也不要有別人練什麼,自己也一定要練什麼的迷失

不喜歡特定的練習,也不代表落於人後

找出自己的方向,拋開不必要的自卑,才能專注追求自己的目標

但也不要無視別人的技術,故步自封。

專注於自身選擇所帶來的快樂,並學習別人讓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就好。

 

如何開始,如何練習?

  1. 一開始開心最重要,畫簡單的臨摹,建立畫圖習慣
  2. 吸收新知,上課學習,摸索練習方式
  3. 精準臨摹,學習高手的技術
  4. 確認實物,不依賴符號,進行精確的素描

如果只是追求進步,這目標過於空泛,也難以持續。進步之後的目的才是重點,像是我要去同人場擺攤,或想要畫出跟OOO一樣好的作品,以此為業等。

 

違反學校的教育方式可能才是捷徑,學校的美術教育常常會有下列問題:

  • 不可以模仿別人--不模仿畫技厲害的人,沒有前人留下的技術,畫技不可能會好。
  • 不可以看答案--不邊看邊畫,根本不會進步,一開始就憑空作畫才不應該。
  • 個人特色很重要--特色是要在鍛鍊好技術後才需要思考的,而不是一開始就需要糾結的事。
  • 沒有教導繪圖的方法、過於偏重感性與特色--制式的規範雖然死板,但能先鍛鍊基本的審美,不至於無所適從。
  • 批判標準不清不處--淪為老師主觀的審美,反而讓學生的風格都以討好老師作為優先。

 

養成習慣

千萬不要一開始就設定太大的目標

像是「一個禮拜100個骨架」,就不一定能完成

先以一天畫上30分鐘,先降低行動門檻,才不會讓自己產生放棄的念頭

除此之外也可以建議運動、作息或是飲食習慣等,擁有健康的身體也是能畫的長久的關鍵

自律的生活才能最有效率的創作,像是宮崎駿也是一位相當自律的創作者

偶爾的熬夜創作反而會讓後面幾天判斷力驟減

讓自己小小的習慣逐漸產生複利(也可以參考「原子習慣」一書)

 

讓畫技成長的黃金三步驟

  1. 臨摹與學習--學習成功者的技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
  2. 素描--觀察真實物件的特徵,才能理解別人作品中的符號到底是怎麼轉化的,也能轉化屬於自己的符號。
  3. 創作--利用前面的練習,創作出自己的作品。在創作中觀察自己的不足,或是研發學習時沒看過的獨到技能。

畫技的進步就是不斷地在這三個步驟循環,就能不斷的往上滾動。

 

進步神速的人通常具備以下特徵

  1. 有某個部分畫得特別好--例如眼睛、手指、貓之類的,這通常就是畫家的靈魂。不擅長的部份慢慢補齊,就能漸漸成為獨具魅力的作品。
  2. 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帶著強烈的好奇心,不顧他人的想法,勇往直前。不被單一的技法所束縛,適當地拋棄陋習。很多人會認為只要一直練下去,一定會開花結果的。三天兩頭就改變做法是不認真且三分鐘熱度的,但所謂的認真,並不等於「固執」。不斷尋求改善、懷疑現況,摸索當下最好的一步,才是認真。不然錯誤的方向,只會一直錯下去而已。
  3. 積極的用字遣詞--消極或是口是心非的用詞,很容易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
  4. 沒有扯後腿的心態--目標不明確、害怕改變、自以為是的偏見、搞混目的與手段(想當漫畫家卻只練圖,不學習編劇),太在意細節,看待事物的角度與畫法一成不變,畫不夠多,姿勢不良,對畫圖不夠執著,不參考圖就瞎畫,愛逃避、找藉口等。

 

臨摹是最強、最快的進步方式

不進行臨摹就等於從新手村出來,憑著自己一招半式,面對最頂尖的大魔王

首先找1~2個喜歡的作者進行模仿,模仿的對象不宜多,以免造成學習上的混亂。

這邊的模仿不一定只有畫技,甚至連生活習慣、態度等都能模仿

接著就盡可能的畫得一模一樣,光是這樣就能獲得自己動手畫出角色的滿足感。

很多人會覺得「這樣只是抄襲」「這樣沒有自己的風格」

但實際上從眾多作品當中挑選出自己想要的,就是在考驗審美與品味,進而演變成自己的風格

能讓人發現自己被哪位名家影響,反而代表自己的技術已經逐漸成熟穩定

與其擔心失去自己的風格,不如察覺自己受到哪些作品影響,才能控制自己的表現方式

臨摹之外的練習,是為了追求更高境界的人為了補強弱點時才需要做的事

 

臨摹之後呢?

臨摹之後如何開始憑空創作,就要在臨摹時觀察目標的特徵

例如人體的圓形、方塊、圓柱構成方式。K大教學中的CSI外型等。

將這些抽象的符號提煉出來,家進自己的創作,就能逐漸掌握各種物體的特徵。

 

臨摹的前後,請務必加入自己的創作,避免掉入只會臨摹的毛病

創作時了解自己的弱點,就可以規劃下一次臨摹的方向

 

讓作品更有魅力

作品的魅力作者分為三個層面

  • 美感--這通常與流行有關,再美的東西都有可能因為過氣而失去青睞。
  • 戰略--找尋目標客群。好的作品都要了解自己要面對誰,要在哪個平台進行宣傳。甚至有故事背景、主題、內容、相似背景等,越完整的作品越有可能成為影響社會的巨作。
  • 表現--有了核心的骨幹後,就要考慮以何種方式呈現。從既有的風格,重新組合,增加趣味點,才能創造出吸引人的作品。

一張作品的好壞,輪廓非常關鍵。喜歡畫完骨架在堆疊細節上去的畫法,很容易讓外型變得雜亂不勘,進而難以閱讀。注意部位細節而忽略整體印象的人必須特別注意。

 

如果畫了再多,也沒有進步,該怎麼辦?

無論你再怎麼有天分,也不能光想以量制勝。

畫技一旦過了特定的快速成長期,就會陷入停滯,並且慢慢下滑。

一但固定自己習慣的風格,在嘗試其他畫法時,就會產生自己畫得很糟的錯覺,結果有縮回原本的習慣。

將你束縛住的僵化習慣可能有:

  • 只會畫特定角度
  • 只會畫僵硬的骨架,不重視腰部與肩膀這些可動區塊,會讓體態一點動感都沒有
  • 不重視透視
  • 過度強調細節,而不是整體氛圍
  • 只會畫的很概略,不知道怎麼畫細
  • 不嘗試完稿,只想塗鴉
  • 畫不出男女老幼的差別
  • 只會臨摹、描圖

 

此時就要重新審視以下各點:

  1. 設定目標:想畫怎樣的圖
  2. 自我分析:自己的程度與弱點
  3. 設定課題:目標-自己=課題
  4. 解決課題:邊看邊畫,學習並改善

沒有瞄準弱點,或有目標的練習,可以說一點用處都沒有

 

尋找學習的對象與環境

直接找自己欣賞的繪師進行拜師學藝,或是進入夢想風格的公司工作

學習對象、環境的水準,幾乎就是你能力的天花板

所以環境的重要性,幾乎就能左右自身的將來

拜師學藝的部分建議找2~3位,過度崇拜單一繪師很容易陷入盲點

 

骨骼、肌肉需要學嗎?

要看你目前處於哪個階段

  1. 初學程度:不用在意人體內部的構造,整體氛圍優先。
  2. 中間程度:臨摹素描力求精確,記住「圖形」與「符號」
  3. 高階程度:為了增加圖的說服力,才需要注意骨骼與肌肉

 

如何提高做畫速度

做限制做畫時間的練習

將畫圖時間設定在1小時、30分、15分、5分等

在有限的時間內,就會盡可能的用最快的時間畫出關鍵點

絕大多數的作品好壞在一開始的構圖與布局就決定了,決不是之後修細能彌補的

所以務必在一開始構圖時就要足夠明確

習慣快速勾勒重點之後,畫圖時就能更快的抓到畫面重點,再因應各類需求加強細節

 

成為職業繪師

以目前的就業環境來說,單靠業界來維持生計風險太大了

一定要靠網路或其他管道發表自己的作品,讓收入多元化

業界生態說變就變,多方協槓才是持盈保泰的上策

所以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1. 持續的將自己的作品上傳到網路
  2. 觀察反應並調整作畫方向
  3. 透過網路認識同行與客戶
  4. 於同人場或網路販售創作
  5. 進入動畫或遊戲公司

在產品製作上也要讓自己的工作具備效率,因為這業界不會在乎你畫了多久,而是成品好不好。

要販售自己畫作的人,務必要在作品中灌注自己的想法

如果沒有想法的作品,人們就會依「流行趨勢」、「魅力高低」這些與「最低價格」同樣的方式去購買商品

如果不想賤賣自己的作品,請傾注自己的思想,試圖觸動使用方的心弦。

 

總結

以上只是摘錄了部分的心得與內容

對於想以畫圖相關為業的人來說

這是一本很推薦的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士特熊 的頭像
    米士特熊

    米士特熊的部落格

    米士特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