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跟鋼彈一點關係都沒有,作者也只有在吉卜力待不到兩年,標題應該是編輯的神奇品味,不過的確很好記就是了。
內容很推薦從事畫圖相關的人來閱讀,內容對於如何學習相當精要
編排方式以一頁的文字搭配一頁圖
不過對我來說,佔了一半版面的修改解說對我沒什麼幫助,也與同頁的文字內容關聯不大
以下摘錄書內對我有所啟發的內容:
我喜歡畫圖,但我適合將畫圖成為職業嗎?
畫圖絕對不算是賺錢效率高的行業,甚至是較為低效的
但是人生苦短,出於義務從事不快樂、不適合的事,太不划算了。
而想要越畫越好,就是要畫自己想畫的圖。
面對喜歡畫圖這件事,也要不斷問自己到底喜歡怎樣的創作
「覺得畫面很美,看了心情會很好」「因為覺得作者與自己有同樣的理想」「因為主角的行為讓自己產生共鳴」
了解觸動自己內心的喜好,有助於我們堅持畫下去,而不至於陷入低潮。
不要跟他人比較!
社群發達的年代,非常多創作者都陷入了這樣的泥淖
太過在意他人,容易迷失自我,就很可能導致
- 限制自己的行動(不想創作)
- 以至於無法進步
- 最後產生自卑感
最簡單的轉念方式就是:看見他人的優點,大方吸收就可以了。
旦也不要有別人練什麼,自己也一定要練什麼的迷失
不喜歡特定的練習,也不代表落於人後
找出自己的方向,拋開不必要的自卑,才能專注追求自己的目標
但也不要無視別人的技術,故步自封。
專注於自身選擇所帶來的快樂,並學習別人讓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就好。
如何開始,如何練習?
- 一開始開心最重要,畫簡單的臨摹,建立畫圖習慣
- 吸收新知,上課學習,摸索練習方式
- 精準臨摹,學習高手的技術
- 確認實物,不依賴符號,進行精確的素描
如果只是追求進步,這目標過於空泛,也難以持續。進步之後的目的才是重點,像是我要去同人場擺攤,或想要畫出跟OOO一樣好的作品,以此為業等。
違反學校的教育方式可能才是捷徑,學校的美術教育常常會有下列問題:
- 不可以模仿別人--不模仿畫技厲害的人,沒有前人留下的技術,畫技不可能會好。
- 不可以看答案--不邊看邊畫,根本不會進步,一開始就憑空作畫才不應該。
- 個人特色很重要--特色是要在鍛鍊好技術後才需要思考的,而不是一開始就需要糾結的事。
- 沒有教導繪圖的方法、過於偏重感性與特色--制式的規範雖然死板,但能先鍛鍊基本的審美,不至於無所適從。
- 批判標準不清不處--淪為老師主觀的審美,反而讓學生的風格都以討好老師作為優先。
養成習慣
千萬不要一開始就設定太大的目標
像是「一個禮拜100個骨架」,就不一定能完成
先以一天畫上30分鐘,先降低行動門檻,才不會讓自己產生放棄的念頭
除此之外也可以建議運動、作息或是飲食習慣等,擁有健康的身體也是能畫的長久的關鍵
自律的生活才能最有效率的創作,像是宮崎駿也是一位相當自律的創作者
偶爾的熬夜創作反而會讓後面幾天判斷力驟減
讓自己小小的習慣逐漸產生複利(也可以參考「原子習慣」一書)
讓畫技成長的黃金三步驟
- 臨摹與學習--學習成功者的技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
- 素描--觀察真實物件的特徵,才能理解別人作品中的符號到底是怎麼轉化的,也能轉化屬於自己的符號。
- 創作--利用前面的練習,創作出自己的作品。在創作中觀察自己的不足,或是研發學習時沒看過的獨到技能。
畫技的進步就是不斷地在這三個步驟循環,就能不斷的往上滾動。
進步神速的人通常具備以下特徵
- 有某個部分畫得特別好--例如眼睛、手指、貓之類的,這通常就是畫家的靈魂。不擅長的部份慢慢補齊,就能漸漸成為獨具魅力的作品。
- 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帶著強烈的好奇心,不顧他人的想法,勇往直前。不被單一的技法所束縛,適當地拋棄陋習。很多人會認為只要一直練下去,一定會開花結果的。三天兩頭就改變做法是不認真且三分鐘熱度的,但所謂的認真,並不等於「固執」。不斷尋求改善、懷疑現況,摸索當下最好的一步,才是認真。不然錯誤的方向,只會一直錯下去而已。
- 積極的用字遣詞--消極或是口是心非的用詞,很容易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
- 沒有扯後腿的心態--目標不明確、害怕改變、自以為是的偏見、搞混目的與手段(想當漫畫家卻只練圖,不學習編劇),太在意細節,看待事物的角度與畫法一成不變,畫不夠多,姿勢不良,對畫圖不夠執著,不參考圖就瞎畫,愛逃避、找藉口等。
臨摹是最強、最快的進步方式
不進行臨摹就等於從新手村出來,憑著自己一招半式,面對最頂尖的大魔王
首先找1~2個喜歡的作者進行模仿,模仿的對象不宜多,以免造成學習上的混亂。
這邊的模仿不一定只有畫技,甚至連生活習慣、態度等都能模仿
接著就盡可能的畫得一模一樣,光是這樣就能獲得自己動手畫出角色的滿足感。
很多人會覺得「這樣只是抄襲」「這樣沒有自己的風格」
但實際上從眾多作品當中挑選出自己想要的,就是在考驗審美與品味,進而演變成自己的風格
能讓人發現自己被哪位名家影響,反而代表自己的技術已經逐漸成熟穩定
與其擔心失去自己的風格,不如察覺自己受到哪些作品影響,才能控制自己的表現方式
臨摹之外的練習,是為了追求更高境界的人為了補強弱點時才需要做的事
臨摹之後呢?
臨摹之後如何開始憑空創作,就要在臨摹時觀察目標的特徵
例如人體的圓形、方塊、圓柱構成方式。K大教學中的CSI外型等。
將這些抽象的符號提煉出來,家進自己的創作,就能逐漸掌握各種物體的特徵。
臨摹的前後,請務必加入自己的創作,避免掉入只會臨摹的毛病
創作時了解自己的弱點,就可以規劃下一次臨摹的方向
讓作品更有魅力
作品的魅力作者分為三個層面
- 美感--這通常與流行有關,再美的東西都有可能因為過氣而失去青睞。
- 戰略--找尋目標客群。好的作品都要了解自己要面對誰,要在哪個平台進行宣傳。甚至有故事背景、主題、內容、相似背景等,越完整的作品越有可能成為影響社會的巨作。
- 表現--有了核心的骨幹後,就要考慮以何種方式呈現。從既有的風格,重新組合,增加趣味點,才能創造出吸引人的作品。
一張作品的好壞,輪廓非常關鍵。喜歡畫完骨架在堆疊細節上去的畫法,很容易讓外型變得雜亂不勘,進而難以閱讀。注意部位細節而忽略整體印象的人必須特別注意。
如果畫了再多,也沒有進步,該怎麼辦?
無論你再怎麼有天分,也不能光想以量制勝。
畫技一旦過了特定的快速成長期,就會陷入停滯,並且慢慢下滑。
一但固定自己習慣的風格,在嘗試其他畫法時,就會產生自己畫得很糟的錯覺,結果有縮回原本的習慣。
將你束縛住的僵化習慣可能有:
- 只會畫特定角度
- 只會畫僵硬的骨架,不重視腰部與肩膀這些可動區塊,會讓體態一點動感都沒有
- 不重視透視
- 過度強調細節,而不是整體氛圍
- 只會畫的很概略,不知道怎麼畫細
- 不嘗試完稿,只想塗鴉
- 畫不出男女老幼的差別
- 只會臨摹、描圖
此時就要重新審視以下各點:
- 設定目標:想畫怎樣的圖
- 自我分析:自己的程度與弱點
- 設定課題:目標-自己=課題
- 解決課題:邊看邊畫,學習並改善
沒有瞄準弱點,或有目標的練習,可以說一點用處都沒有
尋找學習的對象與環境
直接找自己欣賞的繪師進行拜師學藝,或是進入夢想風格的公司工作
學習對象、環境的水準,幾乎就是你能力的天花板
所以環境的重要性,幾乎就能左右自身的將來
拜師學藝的部分建議找2~3位,過度崇拜單一繪師很容易陷入盲點
骨骼、肌肉需要學嗎?
要看你目前處於哪個階段
- 初學程度:不用在意人體內部的構造,整體氛圍優先。
- 中間程度:臨摹素描力求精確,記住「圖形」與「符號」
- 高階程度:為了增加圖的說服力,才需要注意骨骼與肌肉
如何提高做畫速度
做限制做畫時間的練習
將畫圖時間設定在1小時、30分、15分、5分等
在有限的時間內,就會盡可能的用最快的時間畫出關鍵點
絕大多數的作品好壞在一開始的構圖與布局就決定了,決不是之後修細能彌補的
所以務必在一開始構圖時就要足夠明確
習慣快速勾勒重點之後,畫圖時就能更快的抓到畫面重點,再因應各類需求加強細節
成為職業繪師
以目前的就業環境來說,單靠業界來維持生計風險太大了
一定要靠網路或其他管道發表自己的作品,讓收入多元化
業界生態說變就變,多方協槓才是持盈保泰的上策
所以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 持續的將自己的作品上傳到網路
- 觀察反應並調整作畫方向
- 透過網路認識同行與客戶
- 於同人場或網路販售創作
- 進入動畫或遊戲公司
在產品製作上也要讓自己的工作具備效率,因為這業界不會在乎你畫了多久,而是成品好不好。
要販售自己畫作的人,務必要在作品中灌注自己的想法
如果沒有想法的作品,人們就會依「流行趨勢」、「魅力高低」這些與「最低價格」同樣的方式去購買商品
如果不想賤賣自己的作品,請傾注自己的思想,試圖觸動使用方的心弦。
總結
以上只是摘錄了部分的心得與內容
對於想以畫圖相關為業的人來說
這是一本很推薦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