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對藝術界與拍賣市場感到興趣,因緣際會之下得知此書,便買來一讀

由於內容多且雜,以我的能力,很難用簡單的方式歸納心得

所以以下的內容就挑選較有共鳴感的段落進行摘錄

getImage.jpg

 

藝術鑑賞篇:

 

畫家、畫師與畫工的不同在於:

畫家不僅追求技術,也希望風格獨特,並且在作品的內涵中承載著深遠的意義或強烈的情感。

畫師則不討論理論,只注重繪畫的技巧,並非是以自由創作為出發點,而是以一些章法套路來進行生產。作品的思想僵化且匠氣,不追求靈感創新,而是著重在模仿與生產效率。

范寬曾說「師古人不如師造化,師造化不如師心源」。若沒此番體認,則無法從畫師跨越到畫家的領域。

畫工則是畫師旁的學徒,技術不夠全面,只能進行模仿,而無法獨立創作完整的作品。

 

組成藝術的四個元素為:主題、材料、形式與內容。

而寫實內容又包含構圖、內涵、形狀、色彩、光線、筆觸與質感等面向進行欣賞。

內涵的部分包括:呈現藝術家自身、呈現藝術家身處的時代、呈現超越個人與時間限制的藝術。

有些人認為,抽象畫便是能超脫語言與國界的隔閡,達到這樣的目的。

所以許多抽象畫家不會將創作命名,希望觀眾以自身文化、經歷、喜好等與作品進行連結。

 

藝術是大自然所創造的,如果認為藝術會高於大自然是頹廢的開始。不該把目標設定在偉大的藝術家,而是眼睛所能看到得更多美好事物。-米勒

 

所謂的大師,就是將人習以為常的東西展現出美來。-羅丹

 

 

藝術從業篇:

許多不熟悉畫廊或是藝術圈的人,會認為藝術都是靠炒作出來的,不然就是淪為洗錢工具,否則怎麼可能值這麼多錢。

但其實正派的畫廊與藝術家,非常害怕投機炒作客。

因為這很容易造成行情的崩盤,縮短藝術家的創作生命。

就如同沒有基本面的妖股一般,一閃即逝。

 

靠藝術品進行炒作、洗錢、節稅等操作是確實存在的。

買賣盤互相承接,堆高落槌價;藝術家封筆;某某財團力挺等是常見的炒作手法。

購買藝術品的交易紀錄可以如同購買設備般進行節稅,並且能以此為抵押進行信貸。

而在中國則有「雅賄」一詞,意旨用藝術品的方式進行賄絡。

如拍下官員喜歡的藝術品,得標後直接送到官員手裡。

或贈與官員藝術品,附上交易紀錄進行拍賣,則可將錢洗白。

 

藝術品的四大特性:

獨特性:每件作品都獨一無二,才更具有收藏的衝動與價值。

稀少性:藝術品是難以大量製作的(除了版畫與近代開始流行的潮玩,這部份則以產量壓抑數量),藝術家若是由足夠的名氣,造成需求大於供給,自然就會推升藝術品的價格。

無形性:藝術品雖有形,但衡量價值的方式卻是無形的。雖然可以大略依尺寸、原料、花費時間等方式估算一手價,但如果有越深層次的內涵,就容易將價格推升。

流動之特性:可以在公開與非公開的地方進行交易,變現的速度比房地產還慢,價值上又十分主觀,都是藝術品的特性。

 

藝術家很難在不經營的情況下成名,所以合理的策略與行銷企劃就是重要課題。

如3C分析、STP擬定、4P4C的檢視、SWOT與TOWS矩陣等。

所以許多藝術家將這部分委託畫廊,便可以將心力投注在創作之上。

影響市場競爭的關鍵有:藝術品本身的價值、藏家與圈內關係經營、藝術家與經紀人品牌。

所以若要打進國際市場,經紀人與藝術家的相輔相成是必要的。

而且好的經紀人會因應各種類型的藏家進行推薦與分配,具有話語權的頂級藏家或是能穩固地位的美術館藏家,都有著不同的意義與策略。

讓廣大的藏家收藏,價格穩定上升不浮動,才能穩固藝術品的價格。

 

不過在網路發達的年代,許多藝術家利用自媒體進行包裝

擺脫了過去藝術家的刻板印象,有了更多元的方式經營,成為了藝術明星。

像是利用IG宣傳作品的Insta-artist

不僅強化了作者與作品間的連結,大量支持群眾轉化成藏家,也帶來豐富的收益。

 

初期合作時,藝術家應該要先以「名」為主而不是「利」

先以利為主的話容易導致創作受到侷限,反而不利於未來發展。

相較之下有名之後,以經紀人的手腕提高獲利則相對容易。

然而並非反商的藝術家才是夠具有內涵的藝術家,而是有理念的藝術家多半不願為了市場調整創作

導致許多藝術家與市場格格不入,切勿導因為果

如果好的作品剛好符合市場需求,那麼藝術與商業是可以同時並進的

 

像有些藝術家會試圖以薄利多銷的方式快速販賣大量作品,這通常不是內行又成功的藝術家所為。

長久看來這些便宜的作品很可能成為市價混亂的罪魁禍首,導致價格無法往上抬升。

 

藝術家大部分的創作生命週期為山丘狀的常態分佈(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

但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如:

風格型:市場小眾,但有固定藏家,所以不會消失。

流行型:藝術也可能因各種因素產生流行,這通常來的快去得也快,熱潮一結束就瞬間乏人問津。

扇貝型:最頂尖的藝術家多為這種類型,多半已具有美術史地位、藏家的青睞、不斷的創新等。才能夠一次次的創造新的週期。

 

藝術創作篇:

藝術界出現抄襲也使有所聞,這碰觸到了道德底線。

2019年中國藝術家葉永青就被踢爆抄襲別人的作品30年,還因此獲得巨額的財富。

雖然表面上藝術家不如各種生產者有社會貢獻,但偉大的藝術家卻能影響民眾的思想。

像是畢卡索的格爾尼卡便是對戰爭的譴責,這樣的藝術家也成為美俄雙方亟欲拉攏的對象,此時藝術家的道德責任就十分重要。

 

剛開始創作的人,找不到主軸四處摸索是必經之路。

但如果邁向中年的藝術家仍是如此,就表示沒有深度思考過創作的方向。

所以要成為成功的創作者,不能一昧地埋頭亂衝。

適時的調整方向、系統性的管理創作流程、將精神面注入作品、隨時保持開放好奇的態度、利用適合的技巧與媒材傳達理念等

是藝術家時常需要思索的重要課題。

除了不斷地累積作品,為自己設下3年、5年、10年的計畫,才不會無所適從。

規劃目標時,可以採用SMART原則,才不會設定太過空泛且難以達成的目標。

 

創作的目的與方向大致分為:

脈絡之作:藝術家的短中長期創作主軸。

證明之作:能夠證明自我,嘔心瀝血的極致作品。

大眾收藏之作:符合市場主流,適合一般大眾收藏的作品。

研究之作:實驗性作品,用於突破創作風格。

主題之作:依據策展、當代議題等一系列作品。

 

在NFT出來之前,藝術界就出現「藝術家轉售權」的概念,目的在藝術品的轉手間。藝術家仍能獲得增值的分潤,可惜這只有在歐盟、菲律賓等地方才有相關立法。

 

「笨拙的藝術家永遠戴著別人的眼鏡。」-羅丹。雖說具有獨創性是每個藝術家嚮往的方向,但不是要人為了完全的超然,不去讀美術史或欣賞模仿大師的作品。就如同訓練廚師,在品嘗過各國各種譜系的料理,才能提高自己對味覺的品味,進而理解屬於自己的極致美味。藝術也是如此,在孤陋寡聞的情況下,是無法做出更進一步的美感,更可能再好不容易領悟出的道理,其實早就被人實驗或實踐過了。

 

 

藝術收藏篇:

要如何挑選收藏品,大致分為幾個面向:

形式表達:用作品的美學、技術、風格等表象進行選擇。

脈絡經營:作品中透露出藝術家的經驗、思想,可以說是收藏著藝術家的一段生命歷程。

品牌累積:利用該藝術作品,表現出美術館的風格、企業的文化、畫廊的眼光等。

分層認同:在某個圈圈內的聲望、引領潮流的先驅者、有好市場反饋的藝術家。像是傑克遜.波洛克的抽象畫,除了是頂尖的藝術家,也象徵著美國文化融爐,超越歐洲的藝術明星,對抗俄國的文化武器等,讓他的作品特別受到華爾街青睞。

 

最近開始流行的潮流藝術,作者認為有衰竭與泡沫的隱憂。

目前藏家多為富二代,其總財力並不如上一代的主力藏家,被拱上去的潮流藝術只是少數。

收藏心態多半帶有套利,所以當市場有風吹草動,忠誠度低的情況下容易形成拋售。

潮流藝術很依靠網路聲量,如果單靠聲量而無文化底蘊,在美術史上難以定位,就難有長期持有的價值。

 

 

結語:

看本書的時候想起我寫論文的時光

指導教授請我刪掉一堆我覺得很重要的內容

我眼中看起來重要的文獻脈絡,在讀者眼裡就是失焦且不重要的內容

這種獨立出版的書缺少專業編輯的校稿,就會變得又臭又長

但本書還是達到以不同角度切入創作領域,還是讓我增添不少觀點

對藝術圈有強烈興趣的人還是可以一讀

 

 

推薦指數:★ ★ ★ ★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士特熊 的頭像
    米士特熊

    米士特熊的部落格

    米士特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