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書的最後一篇心得筆記,要講的是彼得林區的長期策略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封面-300dpi-02.jpg

 

長期持有

一般來說股票的長期投資報酬率約為9%~10%,也就是整個市場的歷史平均值。如果有更好的選股策略,那麼年化報酬率要達到12%~15%才有意義。彼得林區不喜歡短期投資的原因,在於頻繁交易會伴隨著大量的手續費、稅務等成本,這表示報酬要達到16%~19%才能贏過長期持有的策略,即便是資深的投資高手,這也相當不容易。

 

該持有多少支股票

長久以來,「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內,並好好照顧他們」與「將雞蛋放到不同的籃子內」這兩派說法一直爭論不休。但其實重點不在「幾支」股票,而是有多了解這些股票。如果是你具備優勢並發現極富潛力的股票,是一支或是一打都可以,但如果是為了分散風險,而硬是去買不瞭解的股票,是毫無用處且愚蠢的。但彼得林區認為,小規模的投資購買3~10支具有不同特性的股票,仍是不錯的策略。通常是10%~20%放在穩定成長股、10%~20%放在景氣循環股,其他的部分則押在轉機股上。關於股票的類型在前一篇心得有說明。

 

買進與賣出股票的最佳時機

有些人會賣掉贏家(上漲的股票),而抱緊輸家(下跌的股票),這簡直就像把花園的花拔掉,卻幫雜草澆水一樣奇怪,但反過來操作其實也沒多高明。比較好的投資策略是依據公司的股價變化適時的調整股票,例如預計一支穩定成長股能達到40%的漲幅,如果已經達到這個價格,也沒有更多的利多出現時,表示成長動能趨緩,就可以將它賣掉,換成另一檔還沒上漲的穩定成長股。這樣輪番操作,六支漲幅達25%的股票用複利計算,也略等於一支成長400%的股票。

彼得林區非常討厭「停損單」的作法,例如市面上最常聽到的10%停損,以目前的市場波動來說,每支股票都有可能經歷10%的波動在繼續上漲,除了無法以便宜的價格購買到具有潛力的股票,也永遠無法持有一張股票到它成長十倍時。同樣的,設定停利點也無法達到。

其實只要說服自己,已經找到一件不錯的商品、而且價格相當好,這就是最好的進場時機,就像是去百貨公司買東西一樣。不過,仍有兩個時間點比較容易撿到便宜。一、10月~12月間,美國有許多節日,營業員也需要許多錢來滿足開銷,也會藉由製造虧損來節稅(這點不知道是不是美國才有的稅法)。法人也會在年底重新整理投資組合,出清部分持股。二、遇到黑天鵝事件時,當腦中不斷浮現「賣出」時,反而是搶進買股的好時機,像是撰文時發生的肺炎疫情,便是很好的實例。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會買股票是徒弟,會賣股票是師父 」。每當一支飆股漲到一定程度時,一定會出現「超漲」的聲音,常常會因為這樣的聲音提早出場,而錯過更大的獲益空間。這無法用單一指標進行評斷,常會有「在利率上揚前賣出」或「景氣衰退前賣出」等,問題這些都是無法預測的,有說跟沒說一樣。所以彼得林區認為,出場時機要依照購買時的目的與類型,擬定出場時機。

 

何時賣出緩慢成長股

通常這類的股票不太會賣,但如果已經漲了30%~50%,或是基本面轉壞,則有可能開始賣出,另外還包括以下的訊號:

  • 公司市佔率連兩年下滑,並且更換了新的廣告公司
  • 沒有開發新產品,而且縮減研究經費
  • 近期收購了兩間以上與本業無關的公司,進行「多慘化」經營
  • 因為收購公司,造成現金流與負債惡化
  • 即使股價較低,股息殖利率已經低到沒有吸引力

 

何時賣出穩定成長股

穩定成長股不太會出現股價暴漲的情況,但股價上揚速度超過盈餘成長,或本益比上揚超過正常水準,就可以先行賣出,等價格下修後再買進,或是換一個標的。賣出的訊號還包括:

  • 過去兩年的產品銷售狀況有好有壞,且新產品上市時間在一年以上
  • 本益比大於同產業同規模的公司
  • 公司的經理人和董事在去年都沒有買進自家公司的股票
  • 佔公司盈餘25%以上,且容易受到景氣影響的單位,正面臨景氣下滑的影響
  • 公司成長趨緩,雖然透過降低成本來維持獲利,但未來再次降低成本的機率相當有限

 

何時賣出景氣循環股

賣出點就是當景氣衰退時,但這難以預測,而且不同的產業,所看的訊號又不太相同,有些是看庫存,有些則是看石油、鋼鐵等大宗商品的價格。高度競爭的產業又可能捲進削價競爭的惡性循環中。但仍有幾點訊號可以參考:

  • 商品的需求正在下降
  • 公司以兩倍的資本支出興建新廠房,而不是用較低的成本將老廠房現代化
  • 公司試著降低成本,可是仍然無法和國外廠商競爭

 

何時賣出快速成長股

品牌不再展店,而且已經跟不上流行,這是一般消費者比分析師更快感受到的。景氣循環股在行情快結束時本益比會越來越低,而成長股反而會越來越高。這時如果每一個股票分析師都在大力推薦,法人又持有60%以上的股權,就很有可能是過度抬價,這些都是可以考慮賣出的訊號,另外還有:

  • 最近一季同一家店面的銷售額減少3%
  • 新店面的銷售狀況令人失望
  • 高層的數名幹部辭職,加入競爭對手公司
  • 公司開始到每個投信機構吹噓公司的錢景良好
  • 本益比已達30倍,但最樂觀的盈餘成長只有15%~20%

 

何時賣出轉機股

當企業解除負債危機,原本的問題也已經解決,再次成為營運良好的企業時,就不屬於轉機股了。此時要獲利了解,或是將其改成其他類別繼續持有都可以。另外還有以下訊號:

  • 連五季的負債下滑,但最近一季卻暴增
  • 存貨增加速度是銷售成長率的兩倍
  • 相對盈餘展望來說,本益比已經被過度高估
  • 公司主要的事業,有50%是賣給同一個客戶,而這位客戶面臨銷售減緩的問題

 

何時賣出資產股

對於業餘投資人來說,要找到好的資產股並不容易,但若是被尋獲,就可以靜待主力進場。賣出的訊號有:

  • 雖然股價還低於實際的市場價值,但公司卻開始發行10%額外股票,想要進行多角化經營
  • 預期可以賣出2000萬美元的資產,卻只以1200萬元出售

 

最後彼得林區希望投資者能記住下列幾點:

  • 也許是下個月、明年、或三年後,股市就會出現一次大跌
  • 股市下跌會讓績優股出現好的價格,是進場的好時機
  • 要預測股市一年、甚至兩年的走勢,是不可能的
  • 你不必永遠正確,甚至不必在大多數時都正確,績效表現照樣能領先市場
  • 那些讓我賺最多錢的股票,通常是我始料未及的股票,而那些被收購的企業更是出乎意料,這些重大的成果不是等上幾個月而是要等上幾年才看得到
  • 不同類型的股票,有不同的風險和報酬
  • 連續投資幾支穩定成長股,賺取20%到30%的複合報酬率,也可以賺到大錢
  • 股價經常與基本面背道而馳,但長期而言,股價還是取決於公司獲利的趨勢和持續性
  • 某家公司表現很糟的話,小心它會變得更糟
  • 不要認為股價上漲了,就認為自己挑對股票
  • 不要認為股價下跌了,就認為自己挑錯股票
  • 法人與分析師追蹤的股票,一旦漲幅超越大盤且股價被高估,通常表示股價要休息或下跌了
  • 只因為股價便宜,就買進前景平平的上市公司股票,是肯定賠錢的投資策略
  • 只因為股價變高,就賣出表現傑出的快速成長股,是肯定賠錢的投資策略
  • 公司成長必定有原因,但沒有公司能永遠快速成長
  • 你沒有挑到傑出的好股票,並不代表你就賠了錢
  • 股票不會知道你是否持有它
  • 不要過度迷戀大贏家股,而停止追蹤其變化
  • 如果股價跌到0,不管你是在50元、25元、5元買進,結果都是賠光
  • 根據基本面謹慎地調整持股,有其他好股票出現時換檔操作,可以改善投資績效
  • 一旦翻出好牌,就加碼投資;萬一是壞牌,就收手
  • 把花拔掉,為野草澆水,當然不會有好收穫
  • 當你認為自己的投資績效不會比大盤好,就買共同基金(ETF)吧
  • 世界上有擔心不完的煩惱
  • 保持開放的心胸,接受新的想法
  • 誰也無法滴水不漏、一網打盡,即便錯過許多飆股,還是能夠打敗大盤

 

總結

本書非常好懂,鉅細靡遺地將股票進行了分類,並針對各種狀況給予建議

也不過度吹捧自己的績效,舉出了許多曾經做過的錯誤策略,讓讀者在面臨同樣狀況時能更加謹慎

相信價值投資的讀者,請務必看看彼得林區的想法,一定能從中獲益

 

購買方式

博客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士特熊 的頭像
    米士特熊

    米士特熊的部落格

    米士特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