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訊息傳遞快速的現代
每天都能聽到、看到各種成功的案例
進而衍伸出各種慾望:
好想要快點達到財富自由
好像要幾個月內成為繪圖大師
好想要精通某種語言等
就算真的有人天賦異稟能夠看穿成功背後的捷徑
即便如此,一定也有支撐他成功的習慣行為
本書的核心思想便是:「只要你願意堅持多年,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終將像以複利計算一樣利滾利,滾出非比尋常的結果。」
建立習慣的好處
如果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都強1%,那麼一年之後將會增強37倍!這就是複利的力量
很多人認為成功的關鍵,就是訂定明確的目標
那為什麼同樣以冠軍為目標的選手,卻還是有明顯的強弱差異
顯然目標不是關鍵,而是改善的系統
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我們往往期待進步是線性的,至少希望它快一點發生
但事實上,努力的成果可能要過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看到成果,如附圖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
行為改變大致分為三個層次(如下圖)
大部分的人會認為,改變的順序為先訂定目標結果,完成改變後便會產生新的身分認同。
但實際上先打從心裡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依照這個人設建立行為模式,便會達到結果。有種自我催眠的感覺。
例如想要戒菸時,面對香菸的誘惑,心態要從:我正在戒菸=>我不抽菸。
對心中的暗示不是去抵抗,而是我本來就是怎樣的人。
如何建立習慣
可能有人會覺得建立習慣會剝奪掌控時間的自由,實際上是相反的
少了良好的財務習慣,就會時常擔心未來是否能溫飽
少了良好的健康習慣,未來可能因為身體狀況影響到正常行動的能力
少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時常因為趕不上別人而焦慮
如果何時該學習、何時該運動、何時該回訊息等習慣都建立後
就可以排除思考這些事情的時間,騰出更多時間去進行創意或處理變動的事物
而形成習慣有四個步驟:
提示:例如看到遙控器、健身器材、零食等
渴望:渴望並不是來自於習慣本身,而是背後的獎賞。例如抽菸不是為了吸菸這動作,而是放鬆感。刷牙本身也沒有樂趣,是為了口腔的清新。
回應:看到了提示,有了渴望,接下來的動作便是回應。例如看到了電視遙控器,想要獲得娛樂的渴望,接著就有打開電視的回應
獎賞:獲得想要的結果
所以建立習慣就要容易滿足以上四個環節:
1.我要怎麼讓提示顯而易見:最常見的提示是時間與地點,例如晚上8點我就要出門運動;床頭放一本書,睡前就算只是看一頁也要翻一下。相反的,如果要杜絕壞習慣,讓提示消失是最有效的。例如遠離抽菸的朋友,讓零食收納在不好取得的位置,這往往比優秀的獎勵更有用。有自制力的人也不會將自己曝露在充滿誘惑的環境中,自制力只是短期策略而非長久之計。所以要根除某個習慣,就試著下定決心改變環境吧!
2.我要怎麼讓習慣有吸引力:很多事情具有吸引力是源自於身體的機制,例如賭博上癮者在下注前會分泌多巴胺,而非贏錢時。購物也是在購買的體驗最讓人愉悅,而不是得到商品後。所以如果把這種會愉悅的事情與習慣綑綁,將更有可能達成。例如只有跑步時能追劇等。改變環境同樣的能提高吸引力,例如想要建立讀書的習慣,就認識多點認同或喜歡讀書的朋友,就能在讀書後獲得正面的反饋與成就感。而且我們時常會模仿家人、多數的人與嚮往的人(人類的從眾天性),讓這些人充斥在周遭,也能有效的建立習慣。同樣的,要根除某個習慣,周遭有同樣習慣的人越少,越容易達成。
3.我要怎麼讓行動輕而易舉:有個實驗請A組人一學期要拍滿100張作品為滿分的「量組」,B組人只要交出最滿意的一張照片作為評分的「質組」,結果最優秀的作品都是出自於「量組」,比起坐著思考如何產出最完美的一張,不斷的嘗試與錯誤所得到的成果反而更好。有時候人們期待等到最完美的一手時才想公開,是因為害怕被批評,也就是想要延後失敗。所以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頻率而非時間,大腦為了更有效率的完成頻繁出現的行為,便會開始強化某方面的信號傳遞,執行越多次,執行習慣將會越輕鬆。
所以,讓習慣簡單到就算沒有意願也會執行至關重要。最核心的概念依然是創造輕而易舉的環境,例如想要練畫,就將畫具放在隨手可得的地方,軟體捷徑放在最容易點選的位置。想要運動,就將運動用品集中在一起並容易取得的位置,出發前不用思考,一拿便走。或是將行動的啟動方式變為更容易的前端行為,如睡前閱讀=>拿起書翻開、跑三公里=>穿上運動鞋、把衣服收好=>打開衣櫃等,用這一瞬間就能完成的事成為習慣先。在一個儀式化的開頭,很有可能會影響幾分鐘、甚至幾小時以上的行為。
而去除壞習慣的方式,就是反過來讓行動增加困難度。例如減少看電視=>將遙控器甚至是電視機收納起來,就很可能因為要拿出來而減少次數。太常使用社交軟體,可以在每次看完後刪掉軟體或登出,就很可能因為要重載或是輸入帳號密碼而減少使用次數。
4.我要怎麼讓獎賞令人滿足:人類的大腦會偏好立即獲得好處的行為,這是源自於人的天性;狩獵後立即能得到食物,躲在哪裡能立即躲避危險。對於需要長期才能看到報酬的行為是現代社會的產物:運動一段時間才會塑造健康的體態、儲蓄一段時間才能享有退休生活。要抵抗這種天性並不容易,所以可以建立立即性的獎賞,例如少訂一個月的串流平台,就存300元到帳戶內,作為旅遊基金。下載運動APP計算運動後消耗的卡路里也是種立即獎賞。量化的獎賞立即且快速,便會驅使行為不斷的重複。
例如要建立運動習慣,我會讓運動鞋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提示),運動可以讓人放鬆、健康並且是值得炫耀的習慣(渴望),不要勉強自己達到什麼目標,一開始只是出門走兩圈或運動五分鐘就好(回應),運動後允許自己多玩遊戲30分鐘(但不要以攝取熱量這種相矛盾的方式作為獎賞)。監測自己的體重觀察變化,數字通常是最容易監測的獎賞,達到一定的成果後可以在添購衣服時觀察體態的變化(獎賞)
只要建立好良好的迴圈,讓習慣成為自動化行為,便會開始滾動習慣複利
當然習慣也有分好的跟壞的,所以當我要建立一個習慣時我常會問自己:「這個習慣能幫助我成為我想成為的那個人嗎?如果是,那對我來說就是好習慣,如果不行則否。」
如何持續與堅持好的習慣
一、要堅持某個習慣,紀錄是很重要的。
<好處1>習慣追蹤顯而易見:讓自己所完成的內容容易被看見,容易檢討、調整與檢視
<好處2>習慣追蹤具有吸引力:最有效的激勵方式,就是知道自己正在進步。看著自己距離目標越來越近,將會提高動力。但當檢視測量成為一個負擔時,將不會是好的測量,隨時都有可能因為巨大的壓力造成習慣解除。例如想要跑步5公里,如果達不到就會痛苦萬分,將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完成乾脆放棄。減肥時將有可能為了達到數字,強迫自己用偏激的方式執行,停止減肥時復胖的機率大增,甚至產生副作用。
<好處3>習慣追蹤令人滿足:在待辦清單上打勾完成、投資數字的增加、創作的數量等。一段時間後回頭檢視成果,將能獲得很大的成就感。
二、讓沒有達成目標的後果令人痛苦,例如找個同伴監督,如果沒完成就給他1000元,或如果沒有完成,假日也要穿全套西裝過一天之類的。
無論多有恆心,還是會遇到突發事件干擾習慣,這時候謹記一個原則:不要錯過兩次,當干擾消失時立即恢復習慣,以免將錯過變成下一個習慣。就如同投資的道理:「複利的首要原則就是非必要,別中斷。」
如何利用建立習慣達到卓越
要建立一個習慣雖不容易,但要利用習慣使自己達到某個領域的巔峰,又是另一個層級的事情了。
這時,挑對戰場,便顯得相當重要
游泳健將菲爾普斯身高193公分,短跑好手希查姆身高176公分,兩位都拿過奧運金牌,同樣都是最頂尖的運動選手。
但有趣的是,兩位的腿長竟然等長,這表示各自的身體比例,都是特別擅長該領域的體型。
就算是身體協調性卓越,兩位選手對調項目,幾乎都難以達到最頂尖的程度。
所以,在建立習慣時,還是要挑適合自己的方式,可以用下面的問題問自己:
什麼事情對別人來說是苦勞,對我來說卻是樂趣?
什麼事情讓我忘記時間?(心流狀態)
什麼事情讓我比一般人獲得更多報償?
什麼事情對我來說是自然而然的?
並不是每個人只要建立習慣,就能夠有突出的表現,找出自己擅長與不同之處更顯重要
還是要尊重基因帶給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再來就是習慣強度的設定,也就是刻意練習,最好是剛好超出自己目前能力一點點就好
也就是達到最具練習動力的甜蜜點-恰到好處的難度
雖然這樣的訓練可以達到最好的效益,但是日復一日的練習容易讓人感覺到疲乏、無聊
這就是業餘與職業人士的差別-忍受無聊
另一個差別則是,職業人士堅守既定行程,業餘人士則能接受任何的生活干擾
當把無聊的訓練內容內化後,將可以在這基礎上花更多心思在更精進的延伸
例如背好九九乘法表後,就可以專注在破解方程式
運球跟喝水一樣容易,才能注意到隊友與敵方的動向
運筆與色調的基礎穩固了,才能將創意發揮得更完整
這些練習習慣,將是通往卓越的骨幹
人是由各種習慣與身分認同所塑造而成的
雖然習慣可以使人強大,但千萬不要因為身分認同去局限自己的發展
如:我這一行做了十幾年,都是這樣幹的
我年輕的時候吃過虧,你不可能成功的
建立習慣固然重要,但時時檢視自己的盲點,有著反省的習慣也同樣需要
總結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已經有意識到習慣的重要性
開始訂定練習計畫、慢跑習慣、記帳習慣等
都讓我得到了非常大的益處與成就感
甚至連撰寫本篇文章也是去年開始建立的習慣
本書搭配<刻意練習>一書閱讀與執行
相信對未來肯定大有益處
推薦指數:★ ★ ★ ★ ★
留言列表